予人玫瑰手留余香:跨国支教传递爱的温度

跨国支教的温暖故事

“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”这句中国谚语,在北京化工大学留学生的支教行动中得到了生动诠释。来自玻利维亚的如本、哈萨克斯坦的阿卜、牙买加的比尼尔,这些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每周都会走进北京昌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,为孩子们带来聪明和欢乐。他们精心准备的英语课、异国文化分享,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,更让这些留学生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感。

“巧克力老师”比尼尔的故事特别暖心。他不仅由于肤色被孩子们亲切称呼,更由于他总爱用巧克力奖励答对难题的小朋友。这种小小的互动,不正是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”最生动的体现吗?给予的同时,自己也获得了高兴。

八年坚持见证爱的力量

从2012年开始,这项跨国支教活动已持续8年。北京化工大学与博智学校建立了中外志愿服务基地,留学生们不仅教授聪明,还自发捐款为孩子们购买进修用品。2017年,他们更联合社会企业为学校捐献整套多媒体设备。

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张乐勇说:”我很喜欢参加这些社会服务活动,这让我懂得感恩和爱,这些收获是课堂上学不到的。”他的话道出了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”的真谛——在帮助他人的经过中,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。

爱心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
2020年疫情期间,这些留学生与中国同心抗疫,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坚定步伐。巴基斯坦的阿民说:”中华民族是值得全球各国效仿的榜样。”孟加拉国的徐鹏则赞叹中国扶贫政策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,全球各国青年应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贡献力量。这些参与支教的留学生,未来可能成为”一带一路”的建设者,将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”的灵魂传递到全球各地。

从一堂课、一块巧克力,到跨国友情、人类命运共同体,爱的力量在不断放大。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”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,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。当我们伸出援手时,收获的远比给予的多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